1、外伤,头外伤、甩辫子伤等伤后数天或数周发生。也可见于镫骨手术后及内耳气压伤。
2、前庭动脉前支阻塞。
3、耳部疾病,中耳及乳突感染,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突聋,梅尼埃病缓解期等可能是椭圆囊斑梗死所致,或双侧前庭功能不对称所致。
4、嵴顶的沉淀物(嵴顶沉石症)可能是来源于耳石的一种碳酸钙结晶,正常时植入在内耳的球囊和椭圆囊斑上,椭圆囊位觉砂膜的自发性蜕变、迷路震荡。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由于复位治疗时耳石移位,有的用户当时没什么反应,也许随后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眩晕反应,个别用户还可能会呕吐。另外静坐半小时也有助于避免复位成功的耳石从椭圆囊重新返回致病的区域(半规管)。
2、复位治疗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一周内避免美发及行牙科检查。向左侧卧或者向右侧卧都可以,不要由坐立位直接向后平卧。这是因为平卧时已经复位的耳石有可能再次脱落而导致再发眩晕。美发及牙科操作会要求头部持续保持于特殊的位置,容易导致耳石再次脱落。
3、复位诊治后半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低头、摇头、跳跃等运动容易导致耳石再次脱落。由于还有可能再发眩晕,所以在耳石症恢复前应当避免登高、游泳等较为危险的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耳石症
1、基因因子
遗传因素会导致耳石症。数据显示,约54%的人有家族病史。特别是直系亲属,这种疾病的几率比较高。在耳石症患者体内,由于染色体存在某些秘密遗传,很多人患有耳石症,基因变异也是很常见的原因。
2、内分泌障碍
耳石症与内分泌失调有一定的关系。通常发生于年轻人群中,女性发病率较高,且在妊娠、分娩和绝经期均可使病情加速。这种情况大多与内分泌有关,当身体出现内分泌紊乱时,激素水平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耳石症。
3、发展问题
耳石症与发育问题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人类在出生,骨迷路包囊已经发育完成。仅凭前庭前缘内生软骨层遗留有发育及骨化过程中的缺陷,若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疗,耳石症就会慢慢形成。所以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4、耳疾患
耳朵有疾病也会导致耳石症。例如,中耳乳突感染性疾病、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合并眩晕等疾病,都可能是由耳石症或两侧前庭功能不对称引起的。另外,由于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内耳供血不足,还可引起耳石症。
耳石症学名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顾名思义,阵发性就是反复发作,位置性就是体位改变的时候才会发作,一般表现为左右翻身,起床,躺下或者低头仰头等动作,所以大部分患者都是半夜起夜或者早晨起床的时候发病。
1、发病特点:时间性及空间(位置)性。
2、眩晕特点:
(1)潜伏期:头位改变后数秒后才出现症状;
(2)持续期:渐强、渐弱、短暂、可逆、疲劳;
(3)适应性:易疲劳性;
(4)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
3、眼震特点:同眩晕特点 方向:旋转性或水平性、向地性。
4、 眩晕患者如果表现天旋地转,不敢睁眼,就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严重时还会有腹泻的症状,这是由于植物神经反射。
5、有的人心慌、胸闷、憋气、出冷汗,因为患者憋气而造成拼命喘气,二氧化碳过度排除后,出现低二氧化碳血症,出现手脚发麻、抽筋等表现。有时症状表现如同晕车,也会出现恶心、呕吐、心慌、面色苍白等。
6、典型的表现还有体位改变后数秒出现,一般持续时间很短,大概几秒到几十秒。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很快眩晕的感觉就消失了。
耳石症的治疗:
患者一旦发现有类似的病证,应尽可能及早地进行治疗,否则会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
1、心理治疗
指出本病为良性过程,无严重的后遗症,以接触患者的精神负担。
2、体位和头位
当眩晕发作剧烈时,尽量避免采用可引起眩晕发作的体位和头位。
3、抗眩晕药
4、前庭习服疗法
前庭习服疗法目的是增加对眩晕的耐受能力,这样做对于耳石症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5、体位疗法
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上一篇:关于未成年强奸罪判几年的信息
下一篇:如何让眼睛变红
发表评论